射频芯片三代争雄

时间:2021-12-26     来源:五折网    作者:远川科技评论    阅读:264

      远川科技评论近日从产业链人士处独家获悉,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为国内芯片设计商深圳新声半导体代工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产品,已投入量产且达到发货水准。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远川科技评论近日从产业链人士处独家获悉,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纬公司”)为国内芯片设计商深圳新声半导体(以下简称“新声”)代工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产品(以下简称SAW滤波器),已投入量产且达到发货水准。双方合作的SAW滤波器主打难度较高的射频模组。


这标志着,北纬公司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滤波器制造能力的射频芯片代工厂。结合我们此前发布的BAW滤波器量产消息,可以说,中国芯片产业界的射频短板已悉数补齐,向全自主射频模组又迈出了一大步。


梳理最近国内射频芯片界的动作,不难发现,纯晶圆代工+独立芯片设计商,在当下的时点,成为一个越来越具代表性的产业路线。回顾全球范围内的射频芯片产业发展史就会发现,这一路线响应了当下中国科技产业的需要。无论是突破关键芯片卡脖子,还是在商业上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大胆且值得称道的尝试。


本文从全球射频芯片发展史出发,试图梳理前后三代的发展路径:


1. 第一代:买、买、买

2. 第二代:代工,还是IDM?

3. 第三代:组合式创新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射频领域的国际巨头,都是通过并购成长而来。


首先是博通。博通前身安华高(Avago)脱胎于惠普的半导体部门,2008年收购英飞凌BAW滤波器业务,为其在高端滤波器市场的垄断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安华高“小鱼吃大鱼”,以370亿美元代价收购体量比自己更大的旧博通,这场“入赘”式的收购完成后,安华高索性把公司更名为“博通”。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然后是思佳讯(Skyworks)。2006年,思佳讯分拆基带业务专注射频,之后接连并购两家PA厂商,成为全球第一大PA供应商。2014年,思佳讯与松下合资成立FilterCo涉足BAW滤波器业务,其后收购松下剩余股权,至此填上了最后一块业务短板。


至于科沃(Qorvo),其本身就是龙头联姻的结果。2008年后,PA和天线开关大厂RFMD业务接连受挫,先是2G市场增长乏力,然后是PA市场被思佳讯超越。到了2014年,RFMD与擅长SAW和BAW滤波器的TriQuint合并。如此,Qorvo诞生之初,便打通了全产业链。


最后是村田(Murata)。村田本来主营被动元器件,2012年4G爆发之际重金加注SAW滤波器,并在这一市场中高端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即便到了BAW滤波器占优的高频领域,村田也率先研发出TC-SAW(温度补偿型)滤波器与之对抗。为了补足PA短板,村田之后并购了瑞萨PA部门和美国Peregrine半导体。


总结国际射频巨头的并购之路,可以发现三条规律:


其一,并购发起者多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在优势领域并购有利于保证产品竞争力,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思佳讯收购两家PA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个PA供应商,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其二,射频前端模组化要求不能有短板。思佳讯收购BAW滤波器公司,村田收购PA公司,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射频模组中有一类关键器件需要外购,成本端就是不可控的,不利于做高毛利率。


其三,移动通信制式升级换代是射频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思佳讯在3G前夜切入PA,村田在4G发展初期重金加注SAW滤波器,都为后来分别占据细分射频市场头把交椅奠定了基础。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在跨国巨头纷纷通过并购手段,自建大而全的IDM的时候,中国射频公司早早开始了探索。三家公司最具代表性,一家是中国台湾地区的稳懋,纯代工模式;另外两家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好达和三安,分别为IDM和代工。


先看稳懋。


稳懋1999年成立,一开始跨过4英寸砷化镓产线直接建6英寸,但彼时工艺极不成熟,破片率高达10%~20%,稳定量产难度极大。在外部股东输血支持下,稳懋坚持技术攻关,终于在2006年攻克PHEMT、HBT等关键技术,产线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破片率也大大降低到0.5%以下。2007年,稳懋扭亏为盈。目前,稳懋在砷化镓晶圆代工领域占据了接近八成的市占率。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因在砷化镓代工领域的绝对优势,稳懋赢得了两类客户的支持。一类是大陆的PA公司,另一类则是博通和苹果等业务规模庞大、有射频芯片委外制造需求的美国公司。这些客户支撑了稳懋高达上千亿新台币的建厂计划。


既然是代工,有一条还格外重要,那就是严守中立,诚信可靠。2017年,博通旗下的安华高入股稳懋,却同意不进入董事会,就是为了保证其独立可靠。没有这一点,苹果恐怕也很难选择稳懋为自研射频元件的代工商。


从稳懋的案例可见,射频代工也是一个可持续的大生意。要做好,关键在于两点,一个是要在研发上死磕,制造技术要有一个很长的长板,能够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服务;另一个就是在经营上不抢客户的生意,让客户放心。长此以往,便能形成正循环。


相比于稳懋,大陆地区的两个玩家则分别有着明显的短板。


好达成立于1999年,是大陆历史最为悠久的射频IDM。2005年,好达研发出手机滤波器。但直到2015年,村田SAW滤波器缺货,好达才迎来一波发展机遇。


在主机厂日益重视国产化备份的当下,好达在市场竞争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劣势:研发投入不足。前期,好达发展思路保守,产品线偏中低端。更因为产线早已完成折旧,好达在SAW滤波器采取价格战策略,这样自然没有多少利润留存。等到近期申报上市,好达负面新闻集中爆出,如村田诉专利侵权,产品退换货率上升等等,其实都可视为研发投入不足的一个结果。


相比于好达,三安是射频芯片业界的新生,2014年才切入射频业务,但发展迅速。2021年,三安的SAW滤波器客户已达数十家,产量也从原先的季产1000万跃升至最近的月产1000万颗,由此成为好达在中低端市场的强大对手。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三安的问题和好达有些类似——在中高端射频产品领域表现乏力,比如没有BAW滤波器。这会衍生一个较大的问题,即模组化的时候面临掣肘,向别人外购成本较高。


总结好达和三安的经验,有两条规律值得注意:


其一,射频工厂一定要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如果没有做到一条产品线的中高端,往下走会比较吃力。在自身禀赋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很多设计公司,可能限制未来的发展。


其二,模组化是终局,无论是自身的制造能力,还是投资布局,一定要能拼起来射频模组。面向射频模组的器件技术壁垒高、利润率高、竞争不那么激烈,谁在射频模组领域领先,谁就站在了有利的战略位置上。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在吸取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射频芯片公司的发展经验后,2018年,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纬公司”)落户忻州半导体产业园,定位为SAW滤波器和PA晶圆代工厂。


2021年6月份,北纬公司4英寸SAW滤波器产线投产,迅速吸引了国内领先的滤波器设计公司——新声与之深度合作。双方合作的产品为面向射频模组的SAW滤波器。


北纬公司的合作方和产品都经过深思熟虑。


就合作方,新声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正向设计SAW和BAW滤波器的设计公司,创始人科班毕业,拥有在博通的丰富工作经验。优秀的设计公司能够很好牵引制造端,帮助工厂打磨工艺。而且,新声设计的BAW滤波器已经出货,与其绑定有利于将来在中高端射频模组的布局。


就产品选择,射频模组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北纬公司选择了一开始就做能够放进模组中的滤波器。从产品定义开始,模组化对器件提出一系列更高的要求,在国内的射频芯片业是一个很好的占位。北纬公司聚集了一批来自日本、新加坡的资深专家,团队老中青结合,有能力接住。


经过短时间的磨合,新声在北纬公司代工的SAW滤波器迅速完成产品定型。双方的合作进展如此迅速,源于北纬公司的两点优势:


其一,北纬公司团队自身掌握大量的know-how。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是以尾藤为首的日本专家曾在NEC等大厂工作,有二十多年的芯片从业经验。SAW滤波器一个很大的难点在于一致性要求高,不能说这一次做出来的产品符合要求,下一次再做参数都变了。尾藤的解决办法是“反复看数据,让数据说话”,可见芯片老师傅的功底。


其二,北纬公司坚守代工服务的定位。SAW滤波器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射频信号很容易失真,给仿真领域建模带来较大困难。这就要求工厂工艺工程师需要与芯片设计工程师紧密配合,快速解决设计公司的问题。北纬公司最短48小时、平均一周、最长两周更新一版工艺,而国内某大厂一版工艺的更新时间一般是两个月。


绑定优秀的设计公司、选择面向模组的高产品定位、扎扎实实做好代工服务,北纬公司完成了三步走,下线的SAW滤波器产品在带宽、差损等性能指标上优于同业。


工艺难度更高的TC-SAW滤波器,则是已完成工艺研发,其样片品质因数(即Q值,衡量滤波器信号频率识别准确性的一个核心指标)更是数倍于国内同业竞争对手。


SAW和TC-SAW组合销售,有望成为北纬公司的独特竞争优势,也将使北纬公司在高难度射频芯片领域有一个特别长的长板,为之后扩展商业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一个难以想象的事实是,本文所叙述的第三代射频芯片产业的代表——北纬公司,生长于山西省忻州市。


忻州是山西的一个特例——煤炭资源相对贫乏,主打农业。几年前,地方政府决心转型,为半导体产业园“量身定制”了一套特殊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补贴高耗能的半导体原材料厂,电费低至不到两毛一度。


北纬公司生长于一个大环境悄然改善的山西,也的确为这片土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首先是一个初具雏形的上下游芯片产业链。本地丰富的铝矾土资源,经过园区企业的处理,成为射频芯片所需的砷化镓晶圆。忻州半导体产业园不只是一个芯片工厂,而是一个芯片生态。


然后是一个极为整洁的冷暖水工程,除了服务于芯片制造,冬天还能给周围的居民区供暖,节省了数以亿计的能源成本。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0%84%E9%A2%91.html target=_blank ><b>射频</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8%8A%AF%E7%89%87.html target=_blank ><b>芯片</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8%89%E4%BB%A3.html target=_blank ><b>三代</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4%BA%89%E9%9B%84.html target=_blank ><b>争雄</b></a>


最后是转型的勇气和方法。山西经济素来倚重煤炭,向科技产业转型,不可能凭空诞生一个天才的想法。正是北纬公司数十名驻扎在忻州的异国他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带动了更多富有才智的山西人回乡建设,最终将科技产业的梦想和方法灌输进几百万人心。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关键词: 三代   争雄   射频   芯片   
分享到:

随时逛 及时抢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赣ICP备16002657号-1 Copyright © 2010 - 2024 五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