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日本经济崩盘真相

时间:2021-12-26     来源:五折网    作者:第十经济观察室    阅读:214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署的《广场协议》。是《广场协议》让日元在短期内急速升值,重创了日本出口制造业;

1990年代,日本经济是怎么崩的?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1985年,美国强迫日本签署的《广场协议》。

是《广场协议》让日元在短期内急速升值,重创了日本出口制造业;让东洋国被迫脱实向虚,大玩泡沫经济,最终走向了毁灭。

所以,这一切都是美国人的阴谋。

但站在2021的今天,当大量《广场协议》前后的史料被披露出来,我们才发现:真相,没那么简单。

伟大的哲学家R曾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巨变,外因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

放到“1990年代,日本经济崩盘”这件事上,《广场协议》只能算是一个外因,日本经济本身就存在的问题,才是巨变的根本(内因)。

那么,《广场协议》前后,日本经济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被《广场协议》所激发,进而引发日本经济天崩地裂的?

一切都要从一场美元加息开始。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1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所讲:从1981年开始,美国为了压制国内高达10%以上的高通胀,连续五次提升基准利率,从5%一路拉升到15%,以极其激进的货币通缩政策,回收市场上滥发的美元。

一番操作猛如虎下,美国通胀果然被压制住了:1981年通胀率还高达10.33%;1982年就降到了6%,1983年更滑落至3%。

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美国通胀是好转了,国内制造业就麻烦了。

由于利率大涨,美国国内的国债、存款、基金等投资品收益率,一路飙升;这就吸引了大量海外美元回流本土,导致美元在国际上强烈升值:

1981-1984年,美元对日元升值25%,对马克升值57%。

美元升值,给美国制造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

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暴跌,这也很好理解:美元升值了,全球人民就要拿出更多钱,来购买美国货。

1980年,东京的小泉先生,只需要2100日元,就能买到一台美国高档电器;到了1985年2月份,小泉需要支付2600日元,才能买到。

要是你是小泉先生,你会怎么办?我想大部分人,肯定会放弃美国货,选择更便宜的德国货,日本货。

这就造成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是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由于美元升值,美国国内进口的日货、德货更便宜了。

1981年一辆价值2万美元的丰田桥车,1984年只需要只需要1.5万美元,就能拿到手,还赠3年养护;这就导致即使是美国人民,也不愿意购买美货了,纷纷改选质优价廉的日货。

正所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在美国制造业大衰退的同时,日本制造业正在异军突起,靠着美元升值(日元贬值)的契机,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打得美国制造业是溃不成军。


2

以当时的一家美国传统挖掘机巨头-卡特皮勒为例:

1980年,这家企业的全球销售额,还高达33亿美元;仅仅3年之后,就跌到了17亿美元,几乎腰斩。

而卡特皮勒的市场份额,大部分都被日企抢走了。

这让卡特皮勒的董事长摩根.李感到愤怒难忍,他曾经公开对媒体说:如果美元贬值20%,我相信卡特皮勒的挖掘机,可以重新‘推倒’东京。

正好,摩根.李是‘全美商业圆桌会议’的大佬之一,于是他就带着一帮和他有相同境遇的制造业老板,到国会进行游说。

一番利益交换和政治博弈下来,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逼迫日元对美元升值,以增强美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剧情了:

美国威逼利诱,日本半推半就,双方于1985年9月22日,联合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签署了《五国财长关于干预美元汇率的联合声明》,承诺:在1985年9月23日开始的6周内,日元对美元升值10-12%。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广场协议》。

而之所以说签署《广场协议》,日本是半推半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以及财政金融部长竹下登,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觉得日元对美元升值10-12%,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一方面,迎合美国的需求,可以在国内打造自己的亲美派人设,有利于自己的官位永固,美国是日本的太上皇嘛。

另一方面:日元对美元升值10-12%,虽然打击了日本出口竞争力,但同样也可以减少原油等能源产品的进口成本,有必有弊。

既为国家考虑了,又巩固了自己的官位,公私兼顾,完美!

但中曾根、竹下登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快教他们做人了。

浅薄的中曾根、竹下登,对金融的理解近乎愚昧,他们不明白:日元升值,不是你想升值就升值;想停下来,就停下来。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3

《广场协议》原本计划:英美法德日五国,在6周内,联合抛售180亿美元绿币,购买日元;达到让日元对美元,升值10-12%的目标。

但事实上,五国只用了一周,抛售了108亿美元,就圆满完成了任务。

原因既在情理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说是情理之中,是因为美元经过5年强势升值,在《广场协议》签订时,已处于高估位置;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市场,推动美元贬值,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说是意料之外,是因为五国政府没想到全球私人资本和投机热钱的力量如此之强大,原本设想五国政府引领,私人资本跟进,6周才有鞥能完成目标,但结果是:1周就加速完成了。

这就意味着,1985年,全球私人资本和投机热钱,已经成长为比政府更强大的市场主导力量,在全球货币汇率这件事上,五国政府投入的102亿美元,相比于投机热钱的数千亿规模,只能算是毛毛雨。

而当投机热钱,在日元升值这件事上,赚到第一桶金时,他们的贪婪是不会停下来的:

比如你在1985年9月23日抛售1亿美元绿币,兑换到250亿日元(当时的日元美元汇率为250:1),1周后日元美元汇率升值到225:1,你的250亿日元就价值1.11亿美元了,一周躺赚1100万美元,是你,你会停下来吗?

于是,在日元完成对美元的升值目标后,投机热钱,仍在疯狂做多日元,抛售美元。

日元升得越快,它们赚得越多;贪婪的魔盒被打开,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哪怕你贵为首相。


4

于是,在全球热钱的疯狂投机下,日元升值节奏完全失控了,本应该在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完成的升值,被加速到3年,就超额完成了。

《广场协议》后,日元币值继续飙升:

1986年,日元对美元升值25%;

1987年,再升值26.5%;

1988年,又升了4%。

1985年9月-1988年12月,日元累计对美元升值93%,几乎翻了一倍。

面对如此疯狂的升值节奏,日本制造业,彻底懵了:

1985年,价格为200美元的日本电视,由于日元升值,1988年年末,出口价格就高达400美元了,日货还有个毛的竞争力呀。

这导致:1986年,日本出口总额暴跌了16%;1987年,又跌了6%。

出口企业,是一篇哀鸿。

不过呢,日本人就是轴,在日元升值的头几年,还是坚守制造业:我失去的,一定可以重新拿回来;你不是升值嘛,那我就拼命压缩成本,让出口价格保持不变。

结果,在1985后,日本制造企业,出现了各种奇葩的省钱小技巧:

例如,一家工厂,即使是机床切割金属,用的润滑废液,也要回收再利用;

再如,当时很多日本企业的新年贺卡,都是从中国香港,直接邮寄到员工家中的;因为中国香港的国际邮寄费用,比日本国内邮政便宜。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饶是如此,日本出口制造业,在坚持了几年后,还是彻底崩了。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5

崩的原因很简单:在日元升值1倍面前,什么技术、工艺或者勤奋,都是徒劳的。

更可怕的是: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出口制造业,开始慢慢起来了;在日元升值1倍时,不仅与日本制造业争夺全球市场,就连日本国内市场,也在被蚕食。

当时,1块日本产的石英表价值40美元,中国制造的却只需要1美元;尽管中国产的质量稍微差点,但如此大的价格差,要是你,你选择哪个?

在美国前面围堵,东南亚、中国大陆后边追赶的大背景下,日本的中端、低端制造企业,无奈走向了两个结局:

一,大型日本制造企业,干脆把把生产线搬向东南亚和中国大陆;这些区域的人工成本更低,不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企业还可以赚到比国内更多的利润。

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和跨国资本的这些举动,间接促进了亚洲四小虎的崛起,以及更大一条巨龙的飞升,这个历史蝴蝶效应,我们将在下期的《从天堂到地狱,亚洲四小虎列传》中,详细开讲。

二,中小微企业呢?它们没有能力把生产线搬向海外,干脆把厂子关了或停了,拿着钱,加入了炒股、炒房的大军。

这些中小微企业,也真是幸运,它们刚想瞌睡,日本政府就送来了枕头:降低银行借款利率。


6

话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制造业大萧条,日本政府心里很着急。

情急之下,他们想出了“降低银行借款利率”,消减企业融资成本的馊主意。

1986年1月-1987年7月期间,日本连续五次降低基准利率,从5%拉低至2.5%。

想救火是好事,但提着油桶救火,就是你们的不对了。

事实上,《广场协议》后的日本制造业,缺得不是资金,而是市场;如果日本政府能够控制住日元不过快升值,日本出口制造业,或许还是多活上几年。

当然了,日本政府不是没有为控制日元升值,努力过;在《广场协议》后的半年,竹下登财政部长,就觉得不对劲,日元升值太猛了,必须要干预。

但想要干预,必须要拉着英美法德,以及华尔街们一起干。

结果,美国总统里根回答很干脆:美元应该进一步贬值,日元再忍耐一下。

华尔街们更绝:日元升值,让我们赚得正爽呢,你让我们停下了?臣妾做不到呀。

就这样,日元一直拖到1989年,才停止升值,黄花菜都凉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亚洲四小龙、四小虎以及中国大陆的先后崛起,日元即使不升值,日本的中、低端制造业,也是保不住的。

日本这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放弃“出口制造业立国”的旧思维,寻找新出路:一方面,制造业升级,扩张其高端制造业规模;另一方面,抓住IT互联网革命的机遇,创造出新产业来,取代中低端制造。

可,日本路径依赖太严重,不愿意冒险转型,只想躺在舒适区里疯狂内卷。

当时的日本政府呢,缺乏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宽阔视野,对IT互联网革命,敏感性极低,对现代金融的理解,介乎于无知。

于是,在生产过剩、资本过剩的状况下,仍然做出了降低利率,疯狂放水的举动来。


7

中小企业主一看,这么低的银行贷款利率,正好用来上杠杆,炒房炒股呀。

于是,在中小企业主的第一波炒作下,全民跟进,华尔街的海外热钱也推波助澜,东京地价开始飙升:

1987年一年,东京地价就暴涨了65.3%。

1990年,东京公寓的价格,已经超出这个城市平均年薪的20倍。

日本股市同理:

1987年10月,日经平均股价为2.66万日元;1989年末期,平均股价就飙升到了3.89万日元;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涨了50%。

到达1990年前后:

日本上市企业的总市值,膨胀为美国企业的1.5倍,全球股市的45%;

地价更夸张,领土面积只有美国4%的日本,地价总和却达到了美国的4倍。

这种夸张的程度,你说它没有泡沫,那真是有鬼了。

但当时大部分的日本人不信邪,他们对提醒房价、股价有泡沫的少数人,大加挞伐,嘲笑少数理性派是:坚持地心说的老古董。

他们说:东京房价没有地心引力;日本创造出了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他们还说:日本超越美国,指日可待,21世纪必将属于东洋人。

在五光十色的大泡泡面前,日本全民失智了,只觉得泡泡好看,忘记了泡沫最终都要破灭的。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8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日本人沉醉在美丽的泡泡中,不可自拔时;华尔街们却是清醒的。

他们一想:好家伙,你日本GDP不到我们美国的70%,股市却膨胀到了美国的1.5倍,这不是泡沫,是什么?赶紧溜吧。

于是,华尔街们抛掉了自己手中的股票,高位套现走人。

接着是日本政府内部的少数精英也清醒了过来,他们觉察到国内银行把巨额资金贷给炒股、炒楼者,风险很大;一旦房市、股市出现风吹草动,日本银行很有可能出现大量收不回的烂账,进而引发破产。

这时候,日本政府的骚操作又来了,他们不懂得“重病不能用猛药”的道理,须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嘛。

但日本政府却用了万岁冲锋的武士道精神,来对待股市、房市的大泡沫。

1989年5月,日本将基准利率从2.5%,提高到了3.25%;

10月,加到3.75%;

12月,4.25%。

1990年,拉到了最高的6%。

1990年3月,日本财金融部开始严格限制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

海外资金潜逃,日本银行又紧急收缩贷款;房市、股市突然就没有新鲜的韭菜接盘了,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崩盘时刻到了:

1989年12月-到1990年10月,日经股指从3.9万点高位,急速跌到了2万点,跌幅49%。

进入1991-1992年,日经股指还是跌,到1992年8月18日,跌至1.4万点,和1985年一个水平。

与此同时,房价也没好到哪里去。

1991年开始下跌,一直跌倒了2005年,才稳住下滑态势,日本全国城镇房家、地价一共下跌了75%;同样的,价格也会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这真是,辛辛苦苦十来年,一夜重回解放前。


9

股价、房价双暴跌,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日本银行体系的崩盘

由于日本贷到股市、房市的巨额资金,被套牢,无法收回;银行本身的资金链断裂,纷纷宣布破产重组;日本整个银行体系,面临总崩盘的风险。

为了救助这些银行,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92-2005年,日本采用“存款零利息”的方法,把日本家庭本应该得到的2830万亿日元储蓄利息,转交给了拥有大量烂账的银行,帮他们度过危机。

经过这番刮骨疗毒,日本银行避免了总崩盘,但代价是日本的消费需求崩了:2830万亿日元的利息,本应该支付给日本家庭,让他们去消费。

更严重的是:经过1985-1992年的房价畸形上涨,日本的年轻人口也崩了,大量年轻人在天价房面前,被刺伤了尊严,从此变得一蹶不振;谈恋爱都不想了,更何况生育呢?

这致使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1984年之前,还呈现缓慢增长趋势;1985年之后,就是一路暴跌:

1985年,总和人口生育率为1.76%;等到房价恢复正常的2005年,数据已经跌到1.26%;想要补救,为时已晚。

年轻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没有人,还谈什么超越美国呢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沉迷于动漫的日本宅青年


10

消费崩了、年轻人口崩了,再加上我们前面说的实体制造崩了。

日本经济最重要的三大因素都崩了,那么它从此陷入失去的30年,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从《广场协议》到日元升值、实体制造崩盘;再到日本经济脱实向虚,大玩泡沫经济;最终引发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的演绎逻辑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①《广场协议》只是日本经济失去30年的外因,日本经济自身的问题,才是内因。

②这些内因包括,日本长期以来过于依赖“出口制造业”,并对出口制造业形成了路径依赖;以至于在美国前面围堵,东南亚、中国大陆制造业后边追赶的情况下,依然一根筋的固守,想要靠压缩成本,把失去的拿回来。

结果是,历史滚滚大潮面前,日本非但没有留住中、低端制造业,还错失了把精力、资本、政策,聚焦到IT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培养上;产业升级相当失败,彻底失去了和美国一较高下的潜力。

③这些内因还包括,日本的官僚阶层,特别是最高决策的精英们,视野狭隘,傲慢不化;面对全球制造业迁移的大潮,以及IT互联网革命的崛起,缺乏起码的敏感,坐看世界风云变幻,他们只想躺在舒适区里养老。

从日本高层针对日元升值、经济泡沫,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来看;日本官僚阶层的知识面,整体是落后的,他们对金融的认识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全球金融发展的实际。

不是霓虹过度发展金融,害了日本;而是日本,根本没搞懂金融。


当然了,导致日本经济1990年代破裂的内因还有很多,如不注意培养内需问题,日本企业体制僵化问题等等,这里有时间我们单独开一篇详细讲述。

总之,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自己。

是日本的整个经济体制、企业结构、官僚统治水平,甚至残存的封建武士道文化,不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全球生产方式了。

日本想要重新崛起,需要的不是在现有基础的缝缝补补,而是打破旧系统的一场社会革命。

这就十分考验日本人的智慧和勇气了。

好,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点赞、留言。

下期我们来讲《从天堂到地狱,亚洲四小虎列传》。

<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1990.html target=_blank ><b>1990</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6%97%A5%E6%9C%AC%E7%BB%8F%E6%B5%8E.html target=_blank ><b>日本经济</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5%B4%A9%E7%9B%98.html target=_blank ><b>崩盘</b></a><a href=/article/read/m/search/a/index/k/%E7%9C%9F%E7%9B%B8.html target=_blank ><b>真相</b></a>

关键词: 崩盘   日本经济   真相   1990   
分享到:

随时逛 及时抢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赣ICP备16002657号-1 Copyright © 2010 - 2024 五折网 All Rights Reserved